當前位置:
沈陽一機 > >
新聞中心 > >
行業動態 > > 數控技術的產生
數控技術的產生
日期:2010年11月26 來源:沈陽機床集團 關鍵字:數控機床
社會需求是推動生產力發展最有力的因素。隨著科學技術和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各種產品的質量和生產效率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隨著航空航天、造船、軍工、汽車、農業機械等行業對產品性能的要求不斷提高,產品中形狀復雜的零件越來越多,加工質量要求也不斷提高。采用傳統的普通加工設備和工藝方法已難以適應產品多樣化、柔性化及復雜形狀零件的高效率、高質量加工的生產要求。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數控技術應運而生。數控技術集微電子、計算機、信息處理、自動檢測及自動控制等高新技術于一體,是制造業實現柔性化、自動化、集成化及智能化的重要基礎,在制造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數控機床是數控技術在機械行業中的應用,是機電一體化的典型產品。
為了解決機械零件中復雜形狀表面的加工問題,1952年,美國帕森斯公司(Parsons)和麻省理工學院( MIT)在美國空軍的委托下,合作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臺三坐標數控銑床,完成了直升機葉片輪廓檢查用樣板的加工。從此,數控技術在全世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至今已經歷了兩個階段,有六代產品。
1第一階段——硬件數控【NC)階段
為了滿足機床實時控制的要求,人們采用由數字邏輯電路組戍的專用計算裝置作為數控系統,這就是硬件連接數控,簡稱數控( NC)。這個階段經歷了三代。
第一代:1952年的電子管數控機床;
第二代:1959年的晶體管數控機床;
第三代:1965年的小規模集成電路數控機床。
所采用的器件經過電子管、晶體管和小規模集成電路等幾次變革,但各種控制功能,如輸入裝置、插補運算、控制器等,都是由硬件邏輯電路來實現,控制功能比較簡單,使用靈活性較差。
2第二階段——計算機數控f CNC)階段
1970年至1974年,由于計算機的迅速發展,性價比不斷提高,小型計算機代替了數控系統中硬件構成的專用計算裝置,成為數控系統的核心部件,從此數控系統進入計算機數控階段。這個階段也經歷了三代。
第四代:1970年的小型計算機數控機床:
第五代:1974年的微型計算機數控機床:
第六代:1990年的基于PC的數控機床。
計算機數控軟件實現了許多數控功能,使數控系統具有更大的靈活性、更好的柔性,計算機的優勢在數控系統中得到了充分發揮。隨著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迅速發展,數控系統開始采用微型計算機,帶動微型數控系統的發展,使得數控技術在整個20世紀80年代得到大規模的發展和應用。但是這種數控系統一直由數控系統制造商進行封閉的壟斷性生產,使得這類數控產品專用性很強,與標準計算機不兼容,通用性、軟件可移植性和組同通信能力較差。尤其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個人計算機即PC機發展迅猛,它帶來的很多成果不能被第矗代數控系統及PC用。為了擺脫這種局面,數控系統開始向開放式數控系統發展。第六代數控系統即基于Pc的開放式數控系統,這類系統結合了PC機的分析運算能力、大容量存PC能、圖形交互優勢及組網的靈活性,使得數控系統的應用具備了較為開放的模式。但是PcDSP算(Di力的受限阻礙了這類數控系統朝高速和高精度方向的發展。20世紀80年代末基于DsP(Digital SiWal Processing)的運動控制技術的發展,為開放式數控系統的發展創造了新的條件。以基于DSP的運動控制器為核心,融合PLC的功能,與標準PC集成的新一代開放式數控系統將成為第六代數控系統的主導產品。
其系統優點主要有:
‘元器件集成度高、可靠性好、性能高。
‘基于PC平臺,技術進步快,升級換代容易。
’提供CAD放式基礎,可供利用的軟、硬件資源豐富,使數控功能擴展到更寬的領域(如cAD. CAM、CAPP,連接網帚、聲卡、打印機、攝影機等)。
‘為數控系統生產廠家提供了優良的開發環境,簡化了硬件。
上一篇:原理分析法 下一篇:
我國數控機床的現狀和特點
銷售電話
機床營銷
Tel:024-25340888
024-25341888
024-25340887
024-25341887
Fax:024-25341177
配件服務
Tel:024-25341716
024-25341717
Fax:024-25341718
維護改造
Tel:024-25340767
Fax:024-25341177
產品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