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強國哀鴻遍野
德國機床協會日前發布消息稱,預計本年度德國機床產量將下降40%。在5年創紀錄的高峰期之后,2009年德國機床產值預計會恢復到1999年的水平。
德國機床協會主席韋爾克指出:“在過去的兩年中,德國機床產業的經歷只能用特殊情況來描述。”對市場需求會持續增長的盲目信心導致了國際社會對制造業的需求上升到創紀錄的水平。許多大型國際消費企業做出了通過大規模擴大生產能力來提前鎖定市場份額的決定。
德國的遭遇并不是個案。8月10日,美國制造技術協會(AMT)和美國機床分銷商協會(AMTDA)發布了上半年的統計數據。今年上半年,美國機床的累計消費額為7.59億美元,比2008年同期下降70.1%。6月份,美國機床產量為917臺,環比增加了58臺;消費總額1.36億美元,環比提高了22%,但同比減幅達69.2%。以金屬切削機床為例,6月份金屬切削機床的消費額為1.02億美元,環比上升9.5%,但同比下降71.4%。
日本機床工業協會(JMTBA)日前也公布了相關的統計數據。2009年7月日本機床訂單同比下滑72.2%,環比下滑1.5%。其中,國內訂單下降72.7%,國外訂單下降71.9%。
據意大利機床、機器人與自動化制造商協會(UCIMU-SISTEMIPERPRODURRE)的研究部門統計,與去年同期相比,2009年上半年,意大利機床訂單同比降幅達到56.3%。其中二季度,該國機床訂單整體下降63.1%,而國內訂單下降62%,國外訂單下降64%。
德國、美國、日本、意大利均在世界機床八大強國之列。
新興市場需求萎縮
新興市場同樣面臨著需求萎縮的窘境。
來自印度機床協會的最新消息稱,經歷了連續5年30%的市場增長率后,印度機床業正面臨因客戶需求劇減而造成的需求下降。在這種挑戰中,印度機床產量在2008年中保持了與2007年基本持平的增長,其中86%是金切機床,其余的是金屬成型機床。
一直以來,不斷發展的制造業已把印度推到了2007年的第9大機床消費市場的地位。新行業的增長與需求促進了對大型機床的需求,并拉動了進口量的上升。就金屬加工機床來講,進口貨占據了全印度市場75%的份額。
數控機床在印度全部機床銷量中占65%。在整個行業中,車床、加工中心、專用機床、壓力機及磨床占了2008年印度全部機床產量的80%。
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吳柏林前不久考察了波蘭、捷克和俄羅斯三國機床市場,他認為:“俄羅斯機床工業受金融危機影響最為嚴重,現在好多工廠雖不是完全停產,但一周僅工作2~3天,產能下降50%以上,更有甚者,個別工廠停工休息2~3個月。”
俄羅斯圣彼得堡的TBS廠曾是蘇聯時代有名的列寧格勒機床廠,生產大、重型機床。受金融危機影響,用戶少了,開工不足,原有400多名員工,現在只有10人了。一方面承接、生產一些俄羅斯鐵路工業需要的設備,如不落輪對車床等,還為軍工、冶金工業、飛機工業等提供一些機床。另一方面還從事舊機床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