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以來,機床工具企業面臨了兩大挑戰。其一是受國際金融危機的直接影響,導致國內外市場規模萎縮,出口銳減,產銷量下滑,庫存劇增,資金短缺,競爭加劇,這是企業面臨的非常規挑戰;其二是當今世界科技進步和用戶的需求變化迅速,企業多年快速發展所積累的矛盾在瞬間爆發,一時難以應對,嚴重不適應。這是企業經營中應變能力和應變速度的雙重挑戰。”
在金融危機沖擊下,企業要同時面對兩個挑戰,承受著巨大壓力。協會調研組發現:由于企業產品結構和應變能力的不同導致在金融危機中所受的沖擊程度和變化速度有很大差異。
流量型產品無力回天
吳柏林表示,金融危機以來,中國機床市場需求發生了重大變化。
從量的角度分析,市場規模總體萎縮,據有關企業預測,金融危機影響市場規模20%以上。
從質的角度分析,市場需求結構變化明顯,普通、低檔機床需求大幅度萎縮,大、重型和高檔數控機床仍保持穩定需求。國民經濟各行業對機床的需求影響參差不齊,其中有些行業如鐵路、航空、能源等行業對機床的需求基本未受影響,汽車制造對機床的需求開始回升。
根據機床協會對177家重點聯系企業常規統計,2009年1~5月金屬加工機床產值數控化率為53.9%,同比增長7.6個百分點;其中,金切機床產量同比下降38.4%,數控金切機床產量下降23.9%,不過數控金切機床的產值卻同比增加9.4%。
普通機床需求大幅度下降,數控機床需求數量雖有下降,但大型和高檔數控機床的需求相對旺盛。流量型產品的頹勢似乎已成定局。
而根據行業主要生產企業反映,普通車床、普通鉆床和普通銑床已經減產30%以上,中小型通用磨床生產比例下降40%,低檔電火花線切割機床生產下降50%,全行業中高檔數控機床以及大型數控機床的產值比例穩步上升。
進口產品沖擊國內市場
“俄羅斯政府最近也啟動了總投資5億美元的機床專項,該國機床企業把復蘇的希望放在了中國市場。”剛剛結束東歐考察之行的吳柏林告訴中國工業報記者。
外企看好中國市場,并且紛紛大舉在中國攻城掠地,加劇了行業競爭的白熱化程度。
在中、低檔數控機床及工具產品方面,由于市場萎縮和生產能力過剩,加上韓國和中國臺灣的產品低價涌入,國內企業競爭將進一步加劇。
而高檔產品也面臨著國外公司強有力的挑戰。由于金融危機造成國際經濟不景氣,有實力的跨國公司對中國龐大的機床市場虎視眈眈,采取各種手段進入中國市場競爭。